工頻耐壓測試儀:我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空間大難題多
日前,國家*啟動了江蘇省4個海上風電項目的招標工作,這也讓不少企業看到海上風電市場蘊含的巨大商機。華能、中廣核、神華等電力*都已購買了標書,而各地政府、大小設備制造商、配套商等也都積極躍身其中。這個被業界期待已久的招標項目,被看成是我國風電產業啟動的*聲發令槍。
更大的發展空間
雖然首輪招標的“謎底”還需等待,但海上風電卻已經在我國正式“上崗”了——7月6日,作為上海世博會的重頭戲之一,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全部風機并網發電。這個我國乃至亞洲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的橫空出世,被看成了我國海上風電熱的一個縮影。現在,海上風電正在成為中國風電領域的新寵。
“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看風能,風能發展前景在海上,海上風能將成為中國風能未來發展方向和制高點。”對我國海上風電目前的地位,中國風能協會的一位專家如此評價。這位專家表示,相比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具有風能資源非常穩定、不占用土地資源、對環境影響很小等優點。同時,我國海上風資源儲量非常豐富。根據風能資源評價,全國陸地可利用風能資源3億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風能資源,共計約10億千瓦,發展潛力巨大。今年年初,據國家*完成的我國風能資源詳查和評價,測得我國5米到25米水深線以內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可裝機容量約兩億千瓦。
海上風能的廣闊前景讓面臨可再生能源配額壓力的電力*展開了激烈爭奪。由于東部沿海特別是江蘇等沿海灘涂及近海具有開發風電非常好的條件,各大電力企業“跑馬圈海”,中電投、國電、華電、中廣核、大唐、華潤電力、江蘇國信集團、德國索拉CCE紛紛介入。“海上風電目前受到追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有市場。”中航重機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管控部部長趙松說,“首先,海上風電以東南沿海為主,這些地區大多屬于國內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用電需求也很大,因此電力市場非常巨大。其次,海上風電的發電量也比較大,畢竟海上的風力資源比陸地更為豐富,這也使得海上風電項目的裝機容量較陸上風電要大。”
更新的技術難題
隨著中國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工作的啟動,業界認為2010年將成為中國海上風電的發展元年。雖然前景美妙,但我國海上風電面臨的困難也不少。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海上風電猶如一個“早產的嬰兒”,在還沒有“發育*”的情況下就匆匆面世,很多方面都潛藏著巨大的風險。
這其中,海上風電新的技術難題就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相較于陸上風電,海上風電的使用環境大不相同,這就對風電設備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從技術的角度來說,這種要求要更苛刻一些。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其實相當于設置了新的技術門檻。”趙松說,“海上風電的主要特點是裝機容量更大、風機更大以及抗腐蝕等。”今年6月份,世界銀行還專門出版報告,認為由于海洋環境遠比陸地復雜,解決海上風電的任何小問題都要付出很大代價。
目前中國國產風機的性能尚不盡如人意,而進口風機采用的設計標準多是按北歐的風場條件制定的,*依賴進口不現實也不可持續。中國能源網信息官韓曉平接受采訪時認為,雖然目前海上風電發展前景很好,但其開發難度要遠大于陸上風電。海上風力發電技術落后陸上風力發電近10年,成本也要高2~3倍。同時,海上風電相比太陽能產業技術門檻較高,在電網配套方面,接納大容量風電的技術還沒有突破,與常規電源的利益分攤矛盾尚未解決。因此,目前進行大規模產業化建設還很困難。
中國風能協會的有關專家告訴記者,與陸上風電發展相似,技術從一開始就是制約海上風電發展的因素之一。首先,海上風電場建設前期工作非常復雜,需要在海上豎立70米甚至100米的測風塔,并對海底地形及其運動、工程地質等基本情況進行實地觀測。更關鍵的是,海上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更大,對風電機組防腐蝕等要求更為嚴格,一點瑕疵都將造成機組的停轉。其次,環境是另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2006年,臺風“桑美”登陸時,臺風中心正面襲擊蒼南風電場,導致28臺風機倒了20臺,對風電場幾乎造成毀滅性打擊。如果說南方臺風成為風電場安全的“*殺手”的話,那么在北方,每年冬季海面上的浮冰將會是風機安全的zui大威脅。“后期的維護也很重要,海上的風中是含鹽的,所以腐蝕性很強,這對海上風電設備的抗腐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后期的維護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必須有相應的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其中zui重要的是,新的環境對設備的質量要求更高了。”趙松說。
更高的質量要求
近年,在政策大力支持下,通過技術引進,我國基本掌握了兆瓦級風電機組制造技術,初步形成了葉片、齒輪箱、發電機和控制系統等主要部件的風電設備產業鏈。但是由于大多數風電企業重制造、輕創新、重引進、輕吸收,使風電的關鍵設備及核心技術受制于國外,風電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成為軟肋,設備質量特別是關鍵部件的質量亟待提高。再加上我國風電產業急速發展,大量風機匆忙上馬,設備從研發到實際運行的時間大大縮短,這樣由于研發技術準備不足而導致風機在運行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據了解,雖然目前我國已經實現1兆瓦風機的國產化,并擁有自有技術,但如果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我國3兆瓦甚至更大容量的風機技術與國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實整個海上風電在國外也是近兩年才稍微多一些,但技術也不能說已經很成熟。”趙松說,“即使是目前海上風電比較的荷蘭,也主要是在近海。我國的風電設備質量、技術與國外相比還有差距,特別是在電器、基礎材料方面,海上風電的質量要求更高,而我們恰恰在這些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業內人士指出,越是大型的風機,質量問題越重要,因為風機葉片大,齒輪箱重,負荷也比較大。
“設備可靠性問題將是影響我國風電發展的巨大隱憂。我國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必須注重風電的整機優化和主輔匹配,在提高設備可靠性上要下大工夫。”中國風能協會的專家表示,“我國海上風電既要著眼于容量,又要向提高設備質量、性能、水平等方向努力。”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迄今我國真正并網的海上風電場僅有上海東海大橋一處,近期才全部安裝完成,實際運營不過一年,尚未經歷過惡劣氣候的考驗,沒有應用中的不斷改善,還遠不成熟,并且上考核風電場的重要指標是20年效益。因此,算上到華東沿海的輸配電費用,風電成本究竟是海上高、還是陸上高?這都需要冷靜客觀的測算和思考。
海上風機也不是越大越好,發電的效率、技術的穩定性是*位的。中國風能協會的專家指出,風電作為新興產業,必然會存在一些問題,但這是產業本身發展過程當中的問題,是前進道路中的矛盾,風電產業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進入到成熟期。對于海上風電,既要對其前景持樂觀態度,又要對其困難有充分認識,堅持質量*的原則,讓海上風電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
地址:上海市共康路1018號
: 200443
: 徐壽平
電 話: 56479692
傳 真: 56477760
手 機:
個性化: